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放眼全球
中美貿易沖突的根源是什么
發布時間:2019-05-25 15:27   發布者:admin

在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貿易磋商前夕,美國突然對中國輸美產品進行加稅,將先前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從10%提高至25%。在這種情況下,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赴美參加了最新一輪的談判,充分表明了中方的誠意,然而美方仍然置這次會談的成果于不顧,又揚言將啟動對剩余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25%關稅的相關程序。

中美貿易沖突的根源是什么



貿易戰解決不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問題

回顧中美貿易戰爆發一年多來的過程,有兩個現象是非常明顯的,首先是美方并沒有從挑起的貿易戰得到好處。比如,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施壓的其中一個主要理由,就是美國在中美貿易中的逆差太大,我們暫且不討論他引用的錯誤數據以及荒謬的觀點,僅僅看一下中美貿易數據就能知道,貿易戰的方式并不能解決美國對華貿易的逆差問題。2018年,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已經連續第二年刷新2006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記錄。按人民幣計算,中國對美貿易順差2.14萬億元,擴大14.7%,由此可以看出,他用貿易戰的方式根本無法解決中美貿易中的問題。

其次,美方顯示出無比焦慮和盲動。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在貿易談判時出爾反爾、顛倒黑白。在2018年5月16-18日的第二輪中美磋商已經達成不打貿易戰的“聯合聲明”后,僅僅過了10天,美方就宣布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價值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。另一方面,美方政府的相關人士不斷將貿易問題擴大化,給中國扣帽子,比如美國副總統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說時給中國羅列了“四種罪”,美國前財長鮑爾森2018年11月在新加坡演講時甚至提出了“經濟鐵幕”的說法。有人說這是美國的談判策略,或者是特朗普的商人性格決定的,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美國無限擴大、上綱上線的言論,以及特朗普不斷給自己打氣說會取得貿易戰勝利等等,都明白無誤地顯示出美國焦躁的心態。

為什么美國會不遺余力的挑起這場損人不利己、同時也沒有取勝把握的貿易戰呢?一些學者認為,中國威脅到了它的霸權地位,但這并不符合事實。美國仍然是最強的霸權國家,如果說其相對實力下降,那也是因為美國在伊拉克、阿富汗、敘利亞等地區發動的一系列戰爭,在給他國人民帶來痛苦的同時,也損耗了自己的實力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過,“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、全球發展的貢獻者、國際秩序的維護者”,而現行國際秩序受益最大的國家就是美國。

中美貿易沖突的根源是什么


美國的焦慮源于其創新力的下降

仔細分析就會發現,美國焦慮的根本原因源于其創新力的下降。自20世紀發源于美國的互聯網帶動了第三次世界工業革命以來,能帶來全球性深刻革命的技術就鮮有出現。美國曾經吹捧的3D打印、頁巖油等技術,遠沒有達到原先的預期。由于缺少重大科技創新的出現,對美國經濟走勢也將帶來深遠的影響。從需求側來說,必然帶來投資需求的減少,同時使得消費需求不足;而對于傳統行業來說,產能過剩將隨之而來。因此,它們只能將工廠關閉或者搬遷到成本更低的地區,這進一步造成了經濟空心化,形成了“鐵銹地帶”,更多的資金不斷投向房地產和復雜的金融產品,形成泡沫,2008年金融危機就是一次預演;從供給側看,新技術進步緩慢,讓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,潛在的均衡利率水平也會不斷下降,所以,美聯儲剛剛開始加息進程不長,特朗普就已經跳腳了。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目前的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無法承受高利率。

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卻獲得了長足的進步,從2010年開始,中國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已經連續7年全球第一,研發人數也位居全球第一。2018年,中國PCT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二位,是第一位美國的95%左右。而在2000年,中國PCT專利數量只有美國的2%。

從企業的角度,華為PCT的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,其中有三成是5G專利。華為不僅僅是一家企業,它更是構筑了龐大的上下游生態系統,因此我們看到,最近美國相關的科技企業股價大幅下挫,這可能也是特朗普沒有預料到的——華為還沒有受到影響,美國的一些企業先受傷了。


中美貿易沖突的根源是什么


太平洋足夠大,容得下中美兩國發展

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和最大的消費市場,中國經濟的多樣性和消費的多樣性正在產生需求的多樣性,并成為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的原動力。其實,中美仍然面臨科技合作的重大機會,比如,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,中國豐富的數據、眾多的需求和美國更先進的算法和硬件結合起來,絕對可以創造出更大的蛋糕,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福祉。顯然,美國還是被焦慮困住了手腳,它應該重新回味下習近平主席說的那句話:“太平洋足夠大,容得下中美兩國發展?!?/p>


无码AV在线观看免费DVD